北京,3月9日(新华社)
“政策......应该以更加协调的方式实施,为高质量发展创造合力,”周日提交国家立法机关审议的报告说。 提出2023年经济增长5%左右的目标,确保经济平稳高质量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这份目前正在由国家立法委员和政治顾问审议和讨论的报告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几个重点,因为中国正在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
释放内需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外部不确定性环境下,国家着眼于巩固增长,将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首位。
这与中国构建以国内经济为主体、国内国际经济流动良性互动的新发展格局相吻合。
“中国的超大市场让我们能够在外部不确定性出现时挖掘国内潜力,”国家政治顾问、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周立安说。
“当存在下行压力或需求不足时,政府需要带头努力,”他说,并引用了报告提出的几项政策举措,例如提高赤字占 GDP 的比率和 3.8 万亿元人民币(约合 5455 亿美元)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在去年 12 月发布的指导意见中,中国还对到 2035 年扩大内需作出了长期安排,承诺解决供应能力不足和分配缺口等瓶颈问题。
它说,努力将包括提升消费质量,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释放需求潜力。
建设现代工业
政府工作报告还要求,以制造业关键产业链为重点,加快推进我国工业体系现代化,实现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表示,追求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中国要更多地依靠“民营企业发展、产业升级转型、数字经济和高新技术”。
五年来,中国基础研究经费翻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为实现更大程度的科技自立,中国宣布了重组科技部的计划,以更好地分配资源以克服关键和核心技术方面的挑战。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还提出设立国家数据局,推进数据相关基础机构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开发和应用。
国务委员肖杰在向全国人大代表介绍改革方案时表示,面对国际科技竞争和外部遏制打压,中国需要进一步理顺科技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体制。
高标准对外开放
“两会”上,中国重申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力度,扩大市场准入,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国将积极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等高标准经贸协定,稳步扩大制度性对外开放。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雪明表示,对外投资在连接国内外市场和资源方面对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兼任国家政治顾问的顾说,韧性、活力和稳定性使中国经济既成为外国投资者的避风港,又成为外国投资者的增长动力,这就是他们将增加对中国投资的原因。
埃克森美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Fernando Vallina 指出中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市场”,他说:“我们相信,要想在全球取得成功,就必须在中国取得成功。”